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續茶經

古今論茶事者,無慮數十家。要皆大因闇小明,近鬯(音ㄔㄤ、)遠泥;若鴻漸之經,君謨之錄,可謂

盡善盡美矣。第其時法,用熟碾細羅,為丸為挺;今世不爾,故烹試之法不能盡與時合。迺于暇日,折衷諸書,附益新意,勒成三篇,借名《茶經》,授諸棗而就正博雅之士。------------------------------萬歷丙申春孟哉生魄曰蓮覺生張謙德言







上篇論茶

茶產-----

茶之產于天下多矣。若姑胥(音ㄒㄩ)之虎丘、天池;常之陽羨,湖州之顧渚紫筍,峽州之碧澗、明月,南劍之蒙頂石花,建州之北院、先春、龍焙,洪州之西山白露、鶴嶺、穆州之鳩坑,東川之獸目,綿州之松嶺,福州之相巖,雅州之露芽,南康之雲居,婺州之舉岩、碧乳,宣城之陽坡、橫紋,饒池之僊(音ㄒㄧㄢ)芝、福合、祿合、連合、慶合。壽州之霍山黃芽,邛州之大井、思安,渠江之薄片,巴東之真香,蜀州之雀舌、鳥嘴、片甲、蟬翼,潭州之獨行、靈草,彭州之仙巖、石倉,臨江之玉津。袁州之金片、綠英,龍安之騎火,涪(音ㄈㄨ/)州之賓七[上人下匕],黔陽之都濡、高枝,爐州之納溪、梅嶺,建安之青鳳髓、石岩臼,岡州之黃翎毛、金膏冷之數者,其名皆著;品第之則虎丘最上,陽羨、真[山界]、蒙頂石花次之,又其吹則姑胥天池、顧渚紫筍、碧澗、明月之類是也,餘惜不可放耳。



採茶-----

凡茶須在穀雨前採者為佳,其約;不雨不採、晴有雲不採,晴採矣。又必晨起,承日末出時摘之。若日高露晞,為陽所薄,則芽之膏腴,立耗于內,後日受水亦不鮮明,故以早為貴。又採芽必以甲不以指,以甲則速斷不柔,以指則多溫易損。須擇之必精,濯之必潔,蒸之必香,火之必皂,力氣味俱佳,一失其度便為茶病。(茶貴早,尤貴味全。故品茶者有一旗二鎗之號,言一葉二芽也。採摘者亦須識得。)



造茶-----

唐宋時茶,皆碾羅為丸為錠。南唐有研膏,有蠟面,又其佳者曰京鋌。宋初有龍鳳模,號石乳、的乳、白乳、而蠟面始下矣。丁晉公進龍鳳團,蔡君謨進小龍團,而石乳等下矣。神宗時復造密雲龍,哲宗改為瑞雲翔龍,則益精而小龍團下矣。徽宗品茶以白茶第一,又製三色細芽,而瑞雲翔龍下己矣。上茶雖碾羅愈精巧,其天趣皆不全。至宣和庚子,漕臣鄭可[上米下耳],始創為銀絲冰芽。蓋將已熟茶芽再剔去,祇取心壹縷,用清泉漬之,光瑩如銀絲。方寸新胯,小龍蜿蜒其上,號龍團勝雪。去龍腦諸香,極稱簡便而天趣悉備,永為不更之法矣。



茶色-----

茶色貴白,青白為上,黃白次之。青白者,受水鮮明;黃白者,受水昏重故耳。徐視其面,色鮮白,著盞無水痕者為嘉。夤(音ㄧㄣ/)緣鬥試家以水痕先者為負,耐久者為勝,故較勝負之說,曰相去一水兩水。



茶香-----

茶有真香,好事者入以龍腦諸香,欲助其香,反奪其真正,當不用。



茶味-----

茶味主于甘滑,然欲發其味,必資乎水。蓋水泉不甘,損茶真味,前世之論水品者以此。



別茶-----

善別茶者,正如相工之視人氣色。隱然察之于內焉,若嚼味嗅香,非別也。



茶效-----

人飲真茶,能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利水,兼明目,益思、除煩、去膩。夫人不可一日無者,所以收焙烹點之法,詳見于後。



中篇論烹

擇水-----

烹茶,擇水最為切要。唐陸鴻漸「品水」云:「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山水、乳泉、石池、慢流者上;瀑湧湍漱勿食之,久食令人有頸疾。江水取去人遠者,井水取汲多者。」其言雖簡而于論水盡矣。吾家又新著《煎茶水記》專一品水,其論比鴻漸精,而加詳第,余不得一一試之,以驗其說。據己嘗者言之;定以惠山寺石泉為第一,梅天雨水次之,南霝水難真者,真者可與惠山等。吳松江水、虎丘寺石泉,凡水耳;雖然,或可用。不可用者,井水也。



候湯-----

蔡君謨云:烹試之法,候湯最難;故茶須緩火炙,活火煎。(活火謂炭火之有燄者)當使湯無妄沸,庶可[羊支]茶。始則魚目散布,微微有聲;既則四邊泉湧,纍纍連珠;終則騰波鼓浪,水氣全消,謂之老湯。三沸之法,非活火不能成也。



點茶-----

茶少湯多,則雲腳散;湯少茶多,則乳面聚。



用炭-----

茶宜炭火,茶寮中當別貯淨炭聽用。其曾經燔炙為羶膩所及者不用之。唐陸羽《茶經》曰:「膏薪庖炭非火也。」



洗茶-----

凡烹蒸熟茶,先以熱湯洗一兩次,去其塵垢冷氣而烹之則美。



[火脅]盞-----

凡欲點茶,先須[火脅]盞令熱,則雲腳方聚,冷則茶色不浮。



滌器-----

一切茶器,每日必時時洗滌始善;若羶鼎腥甌,非器也。



藏茶-----

茶宜蒻葉而畏香藥,喜溫燥而忌濕冷,故收藏之家,以蒻葉封裹入焙中。兩三日一次,用火常如人體溫,溫則禦濕潤、若火多,則茶焦不可食。



茶助-----

茶之真而粗者,價廉易辦,只乏甘香耳。每壺加甘菊花三五朵,便甘香悉備。更能以缸器蓄天雨水,則惠山即在目前矣。



茶忌-----

茶有真香,有佳味,有正色,烹點之際,不宜以珍果香草雜之。



下篇論器

茶焙-----

茶焙編竹為之,裹以蒻葉。蓋其上,以收火也;隔其中,以有容也,納火其下,去茶尺許,常溫溫然,所以養茶色香味也。



茶籠-----

茶不入焙者,宜密封裹,以蒻籠盛之,置高處不近濕氣。



湯餅-----

湯缾(音ㄆㄧㄣ/)要小者易侯湯,又點茶注湯有準,瓷器為上。好事家以金銀為之,銅錫生鉎,不入用。



茶壺-----

茶性狹,壺過大則香不聚,容一兩升足矣。官、哥、宣、定、為上,黃金、白銀次之,銅錫者,鬥試家自不用。

茶盞-----

蔡君謨《茶錄》云:「茶色白宜。建安所造者,紺(音ㄍㄢ、)黑,紋如免毫,其胚微厚,[火脅]之久熱難冷,最為要用。出他處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盞,鬥試家自不用。」此語就彼時言耳。今烹點之法,與君謨不同,取色莫如宣、定,取久熱難冷莫如官、哥,故之建安黑盞收一兩枚,以備一種略可。



紙囊-----

紙囊用剡溪藤紙,白厚者夾縫之,以貯所炙茶,使不泄其香也。



茶洗-----

茶洗以銀為之,製如碗式而底穿數孔,用洗茶葉。几沙垢皆從孔中流出,亦烹試家不可缺者。



茶瓶-----

缾、或杭、或宜興所出,寬大而厚實者,貯芽茶乃久,久如新而不減香氣。



茶爐(或[缶盧])-----

茶爐用銅鑄如古鼎形,四周飾以獸面饕餮紋,置茶寮中,乃不俗。
thank you for sharing
Thank you so much.........
高人也....在下只懂皮毛....受教啦....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