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U" W* E: F8 Q7 a8 ~6 I$ V
親自陪伴上千人面對死亡,並且蒐集來自世界各地兩萬個瀕死體驗之例,庫柏勒-羅絲醫生確信,在人死了之後生命仍有延續,因為神識是不死的。她也肯定沒有人會孤獨死去,通常會有最愛的意識來接,可能是死去的親人,或是所信仰的耶穌、聖母瑪利亞、阿彌陀佛等。
. n* ]6 ^9 B1 V/ a# p"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oxnow.com0 ?5 n5 {1 Q+ j" x, ]$ L9 ?
`, S! V! w) M9 E7 I( F甫於5月中出版的《琉璃光》季刊,首篇文章談〈瀕死經驗與死後溝通的研究結論:神識是不死的〉,根據庫柏勒-羅絲醫生(Elisabeth Kubler-Ross, MD, 1926~2004)的研究,很多人在瀕死經歷中見到已死的親人。tvboxnow.com; u/ @2 f6 M. \
tvb now,tvbnow,bttvb6 D; n0 Z0 T( ?0 t6 {/ R
譬如有一次,她陪伴一位因為全家遭遇車禍而受重傷的小孩,臨死時小孩變得平靜安詳,她問小孩有什麼感受,小孩說:「一切都好,媽媽與彼得(哥哥)已在旁等候。」小孩不知道媽媽已死,連庫柏勒-羅絲醫生也不知道彼得死於十分鐘前。" d1 ?4 B8 a; j p/ E- Q
公仔箱論壇: t; d8 R' _6 m1 d$ ?! E7 B( ]
庫柏勒-羅絲醫生發現死亡過程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神識離開身體,沒有腦波,心電圖呈現死亡狀態;然後就進入第二階段,沒有時空限制,可依心念立即到任何地方,盲人在這階段可看得見,啞巴可說話,聾子可聽得見。第三階段是超時空的回顧一生,地球上的時間也許幾秒或幾分鐘,而心識的感受是多重的。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R" Q8 w. x* q) [. w! u; L; E$ z5 x
1 z1 r- Z6 p, y. t
隨後又有許多醫生研究死亡與瀕死案例,都可與庫柏勒-羅絲醫生的發現相印證,其中受矚目的是心臟科專家范拉曼爾醫生(Pim Van Lommel),他在荷蘭十家醫院以344個心臟休克搶救回來的病人為研究對象,發現18%有瀕死經驗。公仔箱論壇: C2 J4 M% v0 C4 |9 `6 t q
( l- @0 l4 C# H* \
這些有瀕死經驗的人裡,30%有經過隧道的感覺,看到了天堂景象或遇到親人,25%有離開身體的感覺,與「光」溝通或看到彩光,13%有回顧一生的體驗。
1 H7 x+ d' k/ z. W* Otvb now,tvbnow,bttvb
* x) [" x; \+ \& |tvb now,tvbnow,bttvb有瀕死體驗的人,其體驗對往後人生觀起到了很大的影響,康涅狄克大學瑞恩(Kenneth Ring)博士總結出12項,諸如:(1)珍惜生命的一切,包括平凡的經驗。(2)不再追求物質生活,知道那是虛假的。(3)失去競爭的意願,關懷更重要。(4)靈性上不斷的自我提昇。(5)相信死後生命會延續。(6)相信宇宙中有超然的力量,有些人稱為「神」或「光」。
) C; L! T' n4 m% v$ etvboxnow.com9 m- }6 O: M. k" N" R
《琉璃光》季刊在本文裡引用庫柏勒-羅絲醫生的著作《論死後的生命》(On Life after Death),其實出版於1991年,該刊撰寫這篇探討瀕死體驗的用意,是因為受到西方許多這類案例的啟發,想藉此來蒐集中國文化中的瀕死經驗,或死後與親人、朋友直接溝通的例子。
& E3 A" i u7 b: {
/ q* [9 R( R8 i; [' w2 Y《論死後的生命》這本原著只有96頁,儘管已出版15年,在亞馬遜網路書店上至今仍然不乏有讀者給五顆星的好評。全書包括四篇論文,分別是〈活著與瀕死〉 (Living and Dying, 1982)、〈死亡並不存在〉(Death Does Not Exist, 1977)、〈生命、死亡、死後的生命〉(Life, Death, and Life After Death, 1980)、〈父母之死〉(Death of a Parent, 1991)。0 M+ r. H8 \) Y) }
2 j9 B0 x* s1 itvboxnow.com有位給五顆星的讀者簡介該書內容如下:「這幾篇演講相輔相成,所傳達的一個重要理念是,身體只不過是個殼(或繭),下一個階段成長為神識(或蝴蝶)。人來到地球上的生命意義在於學習與成長,並且最重要的學習是無條件的愛,如果您能把這置於唯物與自我之上,您的生命回顧將會美好,而在這世界上沒有『巧合』的事。」
2 e; O3 [- x7 I4 h! Htvboxnow.com公仔箱論壇& J4 E* Q# Y: t( u1 @
另有一位讀者2006年4月27日在亞馬遜上寫感言,她說她先生在32歲時突然離世,有人給她這本書,使她有相見恨晚之感。經由庫柏勒-羅絲醫生廣泛蒐集瀕死體驗,證實死後生命仍有延續,這位女士對於丈夫之死的痛苦減輕了許多。2 A+ _$ g3 a+ w5 u; S$ H- i3 X
* Q' S2 _; j7 f. x: Y( f. a- \
還有位在亞馬遜上留言的讀者表示,父親在48歲自殺,過沒多久他看了這本書,就舒緩了為父親之死所感到的恐懼,也因這本書改變了他對死亡的看法,不再為逝去的父親擔憂。了解到他父親是安全的在某地,將來會再見到他父親。公仔箱論壇. i3 e, Q! Q1 c
. e! N: _- X# l: T( Qtvb now,tvbnow,bttvb生死學專家庫柏勒-羅絲醫生原先是位精神科醫生,出生於瑞士,因為嫁給了美國人才放棄瑞士的行醫工作。她在1969年出版《論死亡與瀕死》(On Death and Dying)一書,成功大學護理系教授趙可式說:「這是最早有關關懷臨終病人心理的著作,當時極為膾炙人口,醫護、社工人員幾乎人手一冊。」0 Q7 z: E" `( e5 T) Q) b2 g! u# p
: W# E* i7 Y1 z! w, X〈打開生死之門 探索靈魂奧秘〉,共有十三篇。tvb now,tvbnow,bttvb9 y7 g4 M/ `6 Z# e& H" P
在第一篇專文提到,絕大多數瀕死體驗者都說他們感受到和平與快樂,而非痛苦與折磨。但也不完全如此,《天堂印象──100個死後生還者的口述故事》記載一位叫海德勒的德國警察局長對人冷漠粗暴,在瀕死體驗中看到自己被許多貪婪醜陋的靈魂包圍著,其中一個靈魂張著血盆大口撲上來要咬他。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R/ {4 I3 ?: j8 Y' w$ E k7 a
A Z+ u# `: ^3 o《琉璃光》季刊在文末以庫柏勒-羅絲醫生的看法為結尾:一旦人們了解到在死時需要為生前所做的一切負責,那麼,人們在世時將會改變他們的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