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散文分享] 黑白讚賞

我們一生都活在別人的期許裡,人家滿意讚賞,就很快樂;如果遇到批評責備,就垂頭喪氣。教育心理學認為應該以讚美代替指責,哪怕孩子做得一團糟,也要說很好。那孩子就會高興,滿懷自信,願意接受挑戰。這種黑白不分的讚賞,只會讓孩子變成自大狂,受不了一點指責,剛愎自視,完全活在自我陶醉中。不接受忠言指正,失去進步的空間。 在競爭劇烈的現實世界,人要生存,就要經得起打擊,抗壓力強,才能愈挫愈奮。現代教育學和社會的要求脫節,所以青年人進入社會後都感覺難以適應。上司不是父母師長,不會小心呵護你,嚴厲斥責一番,自信的世界就碎裂,有人甚至為此自殺。青年人只能在讚賞中活著,遲早出問題。教育孩子需要鼓勵他,但不能盲目讚賞。而且賞罰要分明,讚賞才有價值。如果考零分也說很好,亂讚一通,他們不會因此自信,反會失去上進的動力。努力和不努力都說很好,那他為什麼還要努力?他灰心時,讚賞他,使他重新站起;他驕傲時,把更厲害的人擺在他旁邊,使他知道天外有天。 讚賞後面有一個基準,合乎尺度,獎勵;超過尺度,更大獎勵。低於標準,為怕打擊自信,不必苛責,但也不應硬說這樣也很好,勉勵他繼續努力就夠。「你做得很好」已經是歐美學校中的重要慣用詞。說濫了,「很好」已不再好,有時還成為笑話。使學生清楚明白老師的標準。標準可以不斷調高,使學生向難度挑戰。達到標準才是好。這是一貫以來的教學方式。自從什麼都「好」之後,標準模糊,一切失焦,教育質素亦一落千丈。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