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香港電台 古今風雲人物 - (207)梁啟超(二) - 師承康有為 - 03-05-2014

 ,  描述: 【節目主持】:張偉國、曾卓然

【節目主持】:張偉國、曾卓然
【檔案格式】:mp3, lrc
【檔案數目】:2
【下載方式】:直接下載
【檔案容量】:25.81 MB
【下載連結】:

梁啟超 (二)︰師承康有為

梁啟超於清朝同治十二年正月(即公元1873年2月),出生於家鄉廣東省新會縣茶坑鄉一個「半為農者半為儒」的耕讀家庭。祖父梁維清,希望擺脫梁家「十世為農」的困境,自幼發憤讀書,期盼通過科舉考試登上仕途,可惜中秀才之後卻功名止步,未能進入官場,只好將希望寄託在兒孫身上。梁維清之子梁寶瑛亦屢試不第,連秀才也考不上,在鄉間私塾教館,教書之餘,還要下田耕種。同治十二年正月,孫兒梁啟超出生,梁維清對他寄以厚望,親自為孫兒啟蒙,教導《四書》、《五經》,為他奠定學業基礎。

梁啟超對自己期許甚高,他在三十歲時寫過一篇自述,其中一段這樣說:「余生同治癸酉正月二十六日,實太平天國亡於金陵後十年,清大學士曾國藩卒後一年,普法戰爭後三年,而意大利建國羅馬之歲也」,把自己的出生,放入中國及世界的時局之中。順帶一提,梁啟超比康有為年輕十五歲,比袁世凱年輕十四歲,比孫中山年輕七歲,比光緒帝年輕兩歲。

梁啟超自幼聰穎過人,被譽為「神童」,八歲學寫八股文,九歲入新會縣城就學。光緒十年(1884年10月),梁啟超十二歲,考中秀才,兩年之後,光緒十三年(1887年),進入當時廣東省最高學府「學海堂」。梁啟超成績優異,每季考試,都名列第一。同時,他與學海堂同學麥孟華、曾剛甫等人,經常到廣州的菊坡精舍、粵秀書院、粵華書院等旁聽,廣納眾家之所長,眼界大開。

光緒十五年七月(1889年8月),梁啟超參加廣東省鄉試,高中第八名舉人。正主考李端棻非常欣賞梁啟超年少才高,將堂妹李蕙仙許配予梁。光緒十六年春(1890年),梁啟超得李端棻資助旅費,上京赴考,卻未能高中。落第回鄉路經上海,購得道光年間學者徐繼畬根據西方資料撰述的世界地理書《瀛寰志略》,始知世界有五大洲各國。回到廣州後,得到朋友陳千秋的介紹,拜南海名士康有為先生為師。其後,康有為創立「萬木草堂」,聚徒講學,梁、陳二人充任學長,成為諸生首領。

康有為原名康祖怡,字廣廈,別號長素,廣東省南海縣丹灶鄉人,生長於鄉紳家庭,年輕時拜南海縣九江鎮名儒朱次琦先生為師。康有為自視甚高,認為自己的才學超越同時代人,經常提出不滿現狀的言論。光緒初年,他曾經到過廣州、澳門、香港、上海,接觸過西方文明,又閱讀過翻譯的西方工藝、科學、地理、歷史、政治、耶穌經典等書,於是自以為學貫天人、包羅古今中外、博通新舊。由於康有為才思敏捷,雄辯滔滔,在朋友之間經常批評舊學術,發表新見解,被朋友稱為「康聖人」、「聖人為」,或者「康瘋子」。光緒十四年(1888年),康有為上北京參加順天鄉試,乘機上書光緒帝,請求變法,但因不合體制而未能上達。其後康有為成為舉人。

光緒十七年(1891年),康有為在廣州設立萬木草堂,授徒講學,由於思想新穎,深得年青士子擁戴,被視為當世奇才。當時他未滿三十歲。萬木草堂原址在廣州中山四路長興里。萬木草堂雖然以傳統中國私人講學形式開辦,但課程的設計,仿效西方大學,德、智、體並重,除學習儒家經典、史籍之外,更有泰西哲學、地理、萬國史學、萬國政治沿革得失、中國政治沿革得失、數學、群學(即社會學)、體操、游歷等科目,可謂別開生面。學堂規定:「凡學生,人置一札記簿,每日國自記其內學、外學,及讀書所心得,時事所見及,以自課,每朔(每月初一)則繳呈之,先生為之批評焉」。梁啟超在萬木草堂學習四年,學問和寫作能力突飛猛進。
本帖隱藏的內容需要回復才可以瀏覽

使用 Megaupload時,會出現空白頁問題: 只要在空白處點選滑鼠右鍵; 編碼>>其它>>Unicode(UTF-8)
thank you too much
thank you
thank you
thank you too much
Thank you very much
3Q3Q3Q3Q3Q3Q3Q3Q3Q3Q3Q3Q3Q3Q3Q3Q3Q3Q3Q3Q3Q3Q3Q3Q3Q3Q3Q3Q3Q3Q3Q3Q3Q3Q3Q3Q3Q3Q3Q3Q3Q3Q3Q3Q3Q3Q3Q3Q
古今風雲人物 - (207)梁啟超(二) - 師承康有為 - 03-05-2014
Thank you
多谢楼主同我哋分享新一期嘅《古今风流人物之梁启超(二)》
thxxx
thank you
香港電台 古今風雲人物 - (207)梁啟超(二) - 師承康有為 - 03-05-2014
香港電台 古今風雲人物 - (207)梁啟超(二) - 師承康有為 - 03-05-2014 [修改]
thx for sharing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