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個人的價值,一定建構於我們背後的光環,即使是大明星,也不見得光環是在自己身上,而在於產生價值的組織與利益分配體系上!tvboxnow.com: f5 ]% W6 l7 n) |% h
& R7 b7 o( S; |+ N) k/ m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基本上我討厭聽別人發牢騷,不過看著眼前一個老朋友神情憔悴的樣子,也只能耐住性子聽著。他說:「我現在終於了解這些爛人有多現實了,以前對我鞠躬哈腰的,現在有哪一個願意對我伸出援手,虧我以前對他們多好多好……」公仔箱論壇$ [; s# n2 c- v- W
0 F1 y- E @% e0 k5 n: R) k6 a我的朋友以前擔任大公司的高階主管,有權有勢,很多人巴結討好他,他也以自己人脈廣闊而自豪。後來自己出來開公司,漸漸地卻沒有人理他,直到現在公司關門了,坐在我面前罵這個人罵那個人,喋喋不休。我看了一下時間,心想這樣耗著不是辦法,對他也沒有幫助,於是我把心一橫,打斷他的話,問了一句:「你以為你是誰?」他當然是愣在那邊,拿著咖啡杯的手看起來氣得發抖。tvb now,tvbnow,bttvb$ n) _2 W8 t9 g9 R, ]
& r4 \. A1 c- p3 X8 e/ E, [公仔箱論壇「你有沒有想過,以前因為你是大公司的高層,人家來找你不是因為你個人,而是因為你們公司!」絕大多數的人都沒有這種自覺與體認,總是認為我在這裡很行,到哪裡都很行;卻沒有想過,很行的原因是因為我們被授權,吹捧我們的人,就是為了分到好處。竹科的長輩說,這是「組織價值」,把一個人與他所在的公司分離開來,這個人其實也不算什麼,因為別人要的是他所屬組織的利益,所以巴結的對象馬上會轉移到繼任者身上,這是人之常情。之所以會形成這種錯覺,就在於我們忘了自己是誰,也不願意承認其實光環是組織、團隊給予的。
# ?) Y% T+ x0 h9 g6 Y% a9 @
$ ~7 Z: F. n6 N% r% E! t0 u5 d公仔箱論壇一個長輩在離開知名企業之後,有一次跟繼任者一齊吃飯,席間遇到了以前很熟的供應商。當他介紹繼任者給供應商認識之後,馬上發現自己變成旁觀者,被冷落了,供應商立刻把繼任者當成主角,變化之快,他都嚇了一跳。
! D9 k0 }" r* o! F7 D6 {公仔箱論壇
( A* \& f2 `2 N* \; W. }+ i) Y出來做事業不就是要成功嗎?開疆拓土的皇帝不也都是先講好分疆裂土、百里封侯,別人才肯拼命的嗎?誰真的是為了你個人啊?還不就是看在利益的份上嘛!這就是格局問題了,我們的產品固然有優勢,我們個人可能也有兩把刷子,如此構成了典型大頭症,也是未來失敗的遠因。產品有生命周期,時間到了就該放,在生命期內就要用力去推,總不能為了計較別人拿多少就放棄機會吧?怕別人賺得比自己多,就會失去全部。
- x/ o4 ]: w8 ?5 ^7 k' A& Q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9 t3 w; V% X3 H* ?5 J- }, \0 T3 e
別天真地以為大家都永遠相信產品,永遠相信你個人;會的,但只有第一次,時間最長也只有一年,之後沒人會再相信這一套的。那些抱怨別人無情重利者,是否有聽到人家在你背後說:「別傻了!」/ {# ?. u9 {" {" K
公仔箱論壇5 L7 I" S& h/ S. e; D
有個長輩,離開原來的工作好幾年了,卻都還可以「遙控」該單位,並且磋商各種事情,甚至影響決策。我就很好奇,人已經不在位子上,沒有實權了,為什麼做得比在位時還風光?在一瓶高級洋酒的吹捧下,長輩直接講出重點:就是利益分配。以前在位的時候可以給小好處,現在不在位更可以給大好處而不用在乎烏紗帽,當然做得更大了,即使沒有任何頭銜與職權。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S% [. N: P+ `
& s- t$ b8 u6 |- ], H
我常常跟商場上的朋友直接講,離開學校之後,人生只剩兩種朋友會陪伴我們到老死,一種是推心置腹、兩肋插刀的熱血義氣;另外一種就是利益先講清楚的君子之交。這世界還是有美好的友情與動人的故事存在,不過大前提仍然是我們的腦筋要夠靈活,別人要拉我們一把的時候,不要在乎拉我們的手是乾淨的還是臭的,都快要掉下懸崖的人還在挑三撿四,那還是掉下去算了。
) w9 i& W) u- O) M# E# J* t1 P4 s! f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I# `& Z* _/ o: h, z+ }( n2 K5 g n
俗話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要謙虛,把握住能帶給自己價值的機會,把自己當作是nobody,才會看見未來的路在哪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