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健康資訊] 加工食品不代表不健康!為什麼學術分類會使人誤會?

本帖最後由 soforlee 於 2021-5-11 12:09 AM 編輯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3 i( a& F9 m1 m1 k4 a

. N: H4 E4 Z% H1 S8 T: i' utvb now,tvbnow,bttvb
7 J3 \1 x# e& C& k  Ttvb now,tvbnow,bttvb想到餅乾,你認為是健康的食品嗎?再仔細想一想,洋芋片和高纖燕麥餅乾的健康價值,可以劃上等號嗎?
' r4 h, f8 B, h3 {# \9 J6 h與消費者不同,在學術界以及產業界中經常根據加工形態的不同,對食品進行不同的分類,而這樣的分類使得普遍加工食品,被認為就是不健康的代表。, D. o( s7 v6 Z4 |8 D3 ?# [
以上述為例,在產業分類中,洋芋片是餅乾,高纖燕麥餅乾也是餅乾,但這兩者的營養成分難道就能相提並論了嗎?不過這樣的誤會幾乎從加工食品的誕生開始,就深植人心,但食品是否經過加工與實際所能提供的營養,並沒有直接的相關性。tvboxnow.com" |9 b# h* n& M& o9 x# W7 s8 D
讓加工食品有不健康的印象 全是因為分類不清楚?
* S" X1 f4 Y, f7 H公仔箱論壇加工食品因為具有便利性、適口性高以及不斷研發的新穎性,備受市場喜愛。與此同時,加工食品的健康性也是時常被拿出來討論的議題。
: L# e% H8 ], }公仔箱論壇《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在2021年6月即將出刊的最新期刊中提出一個全新的論點,內容主要是探究食品分類的系統基礎,發現大多數的分類系統,在分類過程中會將營養素定量,同時納入分類考量。
2 h) y) [: W; t簡而言之,現有的分類對於產業界來說有意義,但對於消費者來說並沒有太大的區別性,但也因為既定的分類,從未將營養素考量進去,導致消費者普遍認為加工食品與不健康之間,存在絕對等號。
! R1 j% f9 o" X) z4 w' |0 g新興營養標籤,試圖為加工食品撕掉有色標籤) r/ I( K, m) p3 ]; R8 b& Y
其實,這樣的論點並不是現在才被拿出來討論,歐洲國家早已推行許多不同的營養標示來與消費者溝通,如Nutri-Score與Traffic Lights。公仔箱論壇7 D9 A& O( d+ n" [8 m9 U- p9 a
以Nutri-Score爲例,是利用積分的方式計算單一產品的總體得分,考量的內容包含原本營養標示的營養素(熱量、脂肪、糖、鹽)以外,會另外將食物本身的營養素也考量在內,如纖維素、蛋白質含量,以及食物的類別,如堅果類、水果類、蔬菜類等與食物的完整性與否也都會在考量範圍內;所得的分數以100公克或100毫克來計算,根據分數的所得將食物以顏色與字母來分級。tvboxnow.com) o- R$ P) Q2 j* l1 l
除此之外,最讓消費者在乎的添加物又是如何評定的呢?在食品加工當中會添加食品添加物,目的是為了穩定品質、維持食品安全,像這樣具有價值的用途,也都會納入考量的範圍內,也就是說,這樣的評分系統是全面性去了解食品本身的價值,而非以單一的角度去定義其營養價值。tvb now,tvbnow,bttvb% i6 K+ c' t% X- q+ o

, q+ Q: N9 {4 L. V1 N4 x+ _; Ctvboxnow.comNutri-Score的分類系統綜合考量食品所有的營養素,將等級分為A~E,A代表最健康,E代表最不健康。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d% g& q  q! O$ u
依照加工程度分類 也有科學依據& V* m0 O0 w8 l$ `- S  I5 Z& ^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訂定的NOVA分類系統,目前已廣泛應用於食品供應鏈,這種分類是考量到食品經歷的加工性質、加工程度與目的,再依此將食物分為4個層級,分別是未經加工或極少加工食物(鮮奶、蛋、魚肉、蔬菜)、經加工製造的食物(牛油、鹽、糖、蜂蜜)、加工食物(麵包、煙燻肉類、肉類罐頭)、超加工食物(汽水、泡麵、零食、醬料),也由於這樣的分類明確,在科學上與肥胖相關的研究也經常以此為依據來作為判斷的依準。公仔箱論壇7 G  }4 w, t6 v, d4 t2 ~/ s
彙整共通語言,才能有效溝通
5 `$ U8 ^" D) Q) D, d身為食品產業界的人,時常會碰到一個問題,有理也說不清加工食品並不是絕對不好,但卻沒有一個有力的證據與消費者溝通。tvboxnow.com7 d* M' K. }1 r. v  d" o& w% `  t) x
其實這並非誰對誰錯,而是產學界與消費大眾之間所使用的語言不同,認知範圍也不相同,導致各說各話,各有思考邏輯的溝通落差。
2 n& i8 b* V  u; ztvb now,tvbnow,bttvb雖說是如此,但並不代表任何一方所使用的語言就是絕對的正確,觀念與預期目標的不同,最重要的是能夠創建溝通的橋樑,這些是不斷有新的分類標準以及分類標籤出現的緣故,期待這類能促進有效溝通的「工具」,能夠更良好的嫁接起產業與消費者之間的溝通落差。
+ M  e- q+ ^4 m+ O/ L3 i3 i2 Y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