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健康資訊] 腎氣虛、精氣衰 跟痛症易上身

足跟痛主要是跟骨及周圍組織損傷,進而造成行走不方便。開業中醫師羅明宇昨表示,足跟痛又稱跟痛症,是一種以足跟疼痛為主的常見病症,多半發生於中老年人、肥胖婦女身上,導致足跟痛有很多病因,常見病因包括蹠筋膜炎、脂肪墊炎、滑囊炎、腎虛性跟痛,不同疾病又有不同特徵。公仔箱論壇! }: @# e& F, {! ]# |

% q. L2 ]9 O5 W# ]6 P, r公仔箱論壇人體站立時足跟承擔一半以上重量,足跟不但承擔重量壓迫,而且還能緩解震盪,甚至必須維持足踝穩定度。
0 o3 G8 Y! y2 e$ y1 [公仔箱論壇
* t7 R% v# J8 A" O4 N羅醫師指出,蹠筋膜位於足下方,呈現三角形片狀筋膜,起自跟骨結節前下方,向前止於足下前方,如果民眾長久站立,足下蹠筋膜長期處於緊張牽拉狀態,久而久之可能發生充血、水腫、滲出,形成蹠筋膜炎而出現疼痛,隨著病程發展還可能骨質增生形成骨刺,骨刺方向多與蹠筋膜方向一致。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Y6 y, l; Q/ f$ Z. p% ~

' r6 u; ]( L! _9 B$ Q% a) Itvboxnow.com羅明宇進一步指出,人體跟骨下方有一個脂肪墊,作用是吸收震盪、緩解跟骨衝擊,如果脂肪墊受損的話,如走路時足跟部被不平路面或小石子所傷,或是長時間站立、行走等壓迫刺激,往往會使跟骨下方承重的脂肪墊發生急性損傷或是慢性勞損,造成脂肪墊出現充血、水腫、增生等病變,最後就會出現脂肪墊炎。$ k8 a, I. T: k& t0 M; m" n: [/ u

# P8 M. X  E9 ]$ L  q. Vtvboxnow.com跟腱附著在跟骨結節後上部,小腿後方肌肉收縮產生動力通過這裡在傳到足部,如此就能完成走路、跑跳等功能,跟腱附著部周圍具有小滑囊,如果局部外傷或是勞損,比如穿鞋摩擦或是長時間走路,很可能導致跟骨結節處滑囊發生出現疼痛,最後誘發滑囊炎。
7 A0 D$ H. K1 n1 N8 L8 E公仔箱論壇' m* e, O, v  @5 |
傳統中醫認為,腎經通過足跟部,跟骨為其絡脈所系,足少陰腎經從足底湧泉穴,行於舟骨粗隆之下,沿著內踝到太溪穴,因為腎主骨、腎藏精,如果年老體弱,腎氣虛衰,精氣不足,自然經脈失充、骨失所主,最後就會出現腎虛性跟痛。        
4 E/ g- [% H/ o9 {" R: ^  B" R& i+ Mtvb now,tvbnow,bttvb
2 s! k* c2 u& W1 D台灣新生報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