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固醇因消炎止痛等作用強,一度被稱作「美國仙丹」,但人們長期用後發現可能產生嚴重副作用,因此現在臨床上會評估避免長期處方。據推估,高達1/4的國人曾短期使用類固醇,但最新本土研究發現,用藥2週以下同樣可能產生嚴重副作用,最常見的是消化道出血,短期用藥後的1年內,併發機率約為2~3%。
" Q, \9 w9 T1 @國際期刊《內科學年鑑(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本月刊登一篇台灣的類固醇研究,改寫世界過去對類固醇使用的認知—過去以為短期用藥絕對安全,如今數據顯示仍有些風險。tvb now,tvbnow,bttvb. `5 U2 E- ~) n \7 z! ?
這篇由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與國衛院等單位合作執行的研究,爬梳全民健保資料庫數據,選取2013~2015年間,20~40歲曾短期用過口服類固醇的民眾資料(用藥時間在2週以下),觀察這群人用藥後在各器官是否出現較嚴重的副作用,像是消化道出血、敗血症以及心臟衰竭。
2 x u; G+ ]7 Z# f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短期用藥,消化道出血、敗血症、心衰竭風險略增分析顯示,高達262萬多人曾短期使用過類固醇。相對於沒有用藥,短期用藥後,1年內出現消化道出血的機率自16.8‰增加至27.1‰;,增加了千分之十的風險;併發敗血症的風險則增加萬分之一;心臟衰竭的風險增加萬分之九。如果直接看發生率,用藥1年內,每百人會有2~3人併發消化道出血,每千人有1~2人併發敗血症,每千人有1~2人併發心臟衰竭。/ \+ M2 Y- y t% v* E% h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兒童過敏氣喘科主治醫師姚宗杰解釋,使用類固醇可能增加胃酸分泌、減少消化道黏液以及潰瘍癒合的速度,進而提升消化道出血風險;用藥後可能影響免疫調控,使感染症發生情形增加;用藥也會增加三高與體液滯留風險,因此使心血管疾病發生率增加。「本土研究看來,短期用藥後的1個月內發生這些副作用的風險較高。用藥劑量愈大,發生機率愈高。」tvboxnow.com; |; [. q; m2 U) @4 d3 C, r3 }
國衛院群體健康研究所研究員蔡慧如指出,值得注意的是,這200多萬名用藥者平均年齡只有38歲,且高達8成5的人是沒有慢性病的健康成人。他們多只是因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濕疹、皮膚搔癢等輕症而用口服類固醇,卻不清楚短期用藥也可能有嚴重副作用。tvb now,tvbnow,bttvb2 x& l7 p% ?+ @- Y
要怎麼在這些健康成人中找出比較容易出現併發症的人、提供臨床醫師與民眾參考,是研究團隊未來的課題。
# ]. R6 V, `, z& a7 Htvboxnow.com全台1/4人口服類固醇,出現副作用應及早回診這份研究顯示,台灣每4人就有1人使用口服類固醇,如果加上注射式類固醇,用藥人口又更多了。
3 X4 E Q8 H1 v! g# `# Wtvb now,tvbnow,bttvb被問及短期用注射式類固醇,是否也有類似的副作用?姚宗杰說,這份研究並未分析短期用注射式類固醇帶來的影響,理論上不能外推注射式用藥帶來的副作用。不過,口服類固醇與注射類固醇的藥效都會作用於全身各個系統,因此能合理猜測可能有類似的影響。
% e; \, S0 U; t2 \3 h9 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研究團隊建議臨床醫師與民眾,針對較輕微的疾病,像是輕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發炎,可評估有沒有機會不要用藥、讓症狀自然痊癒。姚宗杰也提醒「不必矯枉過正」,臨床醫師評估該用藥還是要用藥。只是,用藥1個月內如果出現疑似消化道出血、敗血症以及心臟衰竭的症狀,像是腹痛、血便、發燒、呼吸不適等情形,就要警覺、及早回診接受評估。tvb now,tvbnow,bttvb( ~8 }4 i/ V3 y$ Z9 Q" V, ]
遇到醫師開立類固醇,關鍵3問增加用藥安全書田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戴季珊在兒科工作8年,不曾遇過短期用口服類固醇用到消化道出血或危及生病的病例。她認為,在醫師評估適當劑量下,民眾不需要過度擔心嚴重的用藥風險,部分患者更應將藥按時吃完,像是氣喘患者、罕見免疫疾病患者都不適合自行停藥。
: ?# ]7 e( Y3 D" k0 T: ?# y開業皮膚科醫師趙昭明過去擔任過醫療糾紛的審議委員時,碰過一名有酗酒史的男性,因皮膚癢到醫院拿類固醇,吃2週左右就發生髖關節斷裂。他說,酒精毒性可能影響骨質密度,或者因著維生素D代謝異常造成骨質疏鬆,長期使用酒精的人罹病風險本就高,因此本案後來並未被認定是醫療疏失。但當時也有審議委員提到,即使是短期使用類固醇,劑量大時仍可能快速增加骨質疏鬆風險。
! f9 h; I& ^0 i1 D3 c9 _「多數藥物都是兩面刃,病時需要它,但使用上也要謹慎,」趙昭明提醒,長期使用酒精的人、糖尿病患者、腸胃道不佳的患者、免疫疾病患者以及短期大量使用類固醇的患者(每天使用劑量高於20毫克)等,可能要特別警覺類固醇是否帶來副作用。
. U; J/ A( Q2 o1 btvb now,tvbnow,bttvb戴季珊建議,民眾就醫時應向醫師確認3大問題,以增加用藥安全:公仔箱論壇; l* K2 W/ K/ a: y
1. 為什麼要開立類固醇,這在疾病治療上是必須的嗎?
c( [0 D: Q$ t. r4 u4 y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2. 醫師計劃處方多久時間,是否需要全部吃完?
8 m' a" c" f+ T x3. 何種條件可以適當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