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6日週五
/ H- k! o* g+ U* m/ K! Z" D% ]
, x- t& T r6 V) q5 Y* Z 公仔箱論壇2 k4 [- {+ m( g: D; y4 b
空氣針|內地危險玩具流入香港校園家長要留心 小朋友易誤用致死!
1 n% z7 @& A" J: ~tvb now,tvbnow,bttvb公仔箱論壇3 w) O- [0 P" ?; D: Y4 Y E
近日,社交媒體上瘋傳一張家長群組聊天截圖,指一款危險玩具流入香港校園,該玩具包含一支針筒和一個軟膠啫喱質地的人形公仔。玩法是將針筒注射到玩具內,令其身體鼓脹。由於針頭極尖,與醫學使用的針筒無異,家長們擔心小朋友誤將空針注入人體,可能會造成致命危險。
$ f8 r) }/ _& A9 [tvboxnow.com5 e: r1 |' X `4 _
海關晚上表示,提醒市民留意該款附有針筒的壓力擠壓玩具,有導致兒童受傷的潛在危險,呼籲家長應立即停止讓兒童把玩該款不安全的玩具。商戶如有出售,亦應立即下架。海關收到市民舉報,表示一間本地零售商出售該款不安全附有針筒的壓力擠壓玩具。海關高度重視有關情況,隨即在多區的玩具零售店展開巡查,暫時未有發現。海關會繼續密切留意市場情況,並加強巡查行動,如有發現,會果斷採取執法行動。公仔箱論壇3 g( M. T+ z/ W2 ~7 K: K9 w/ c3 [" j# L
7 Z, ]7 m" i+ Q# N6 Ntvboxnow.com內地玩具流入香港 小朋友誤用足以致命+ i( u6 a& B% _3 X% l
這款名為「萌寵擠痘痘」的減壓玩具,去年在內地校園迅速流行,在淘寶上都可以輕易買到。然而因其附贈的針頭工具極尖,讓不少家長擔心安全性。近日,類似的玩具已經出現在香港的小學和幼稚園,引發家長們的廣泛討論和擔憂。
: l: @8 j' r1 `! b1 F
* v: V8 x; S# A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家長去信校長求關注% x$ T; @5 ?- T$ e& I$ D! I: B
有家長發現小朋友帶該玩具回校後,立即去信校長,信中提到:「本校今天發現有學生帶了一套玩具回校(1支針筒+1個軟膠啫喱質地人形玩具)。學生說是在深水埗區玩具店購買的,售價約5元。此玩具極之危險,針頭鋒利。玩法是將針筒打入該人體玩具的任何一個部位,令該身體部位鼓脹起來。若學生將針筒空氣注射入『真實的人體』內,必構成生命危險。請大家密切留意。」
6 V6 {9 L2 j# `4 `" Z4 i. T公仔箱論壇公仔箱論壇8 Y0 c' B1 d. h# n) h; ]. F
家長網民的擔憂& \5 C6 w8 P' R7 b
家長們在群組中激動表示:「如果小朋友不知情,打支空針落第二個人度即死!大家要提醒小朋友留意身邊,不止學校,even clubhouse(會所)、公園有冇人玩呢啲玩具,如果見到即刻離開十萬丈遠。」其他家長亦表現極度擔心,紛紛認為這款玩具非常恐怖,希望學校老師多加留意。
9 \/ r0 t" R+ p( @" n9 ]+ o2 r# T" |tvb now,tvbnow,bttvbtvboxnow.com5 ]: g9 \0 K! E N2 g
空氣入體可出現昏迷/震顫/身體麻木/視力或聽力異常/認知障礙
/ S d8 w* T/ P' }% [' jtvboxnow.com如果有氣體進入人體循環系統形成氣泡,稱為「空氣栓塞」。患者或會出現徵狀,而徵狀則視乎氣泡停留於人體的位置,總括來說可出現昏迷、非常疲倦、震顫、身體麻木、視力或聽力異常、認知障礙等。成因除了直接注射外,也可能是在血液透析時操作出錯。亦有罕見案例是空氣由女性生殖器的傷口,或者由子宮進入血管。
3 B1 m1 o5 }! X/ r. P$ H% Y, h
6 u" y+ F+ F, ~$ T! v+ C4 c7 Utvboxnow.com0.5毫升空氣進入冠狀動脈就足以致命+ z$ H: D* B( ?0 o
無論注射、「吊鹽水」等醫療程序,都有可能將小量空氣帶入血液循環,不過這些空氣多進入了靜脈,而且會在肺部停留和處理掉,所以甚少會引起不適,除非氣泡足夠大。若由靜脈注射超過100毫升空氣,而且注射速度大於100毫升/秒,氣泡就可能會堵塞右心室,令血液無法流去肺部,便可致命。不過,如果氣泡出現在動脈,則可直接影響身體某些部位供血而出現症狀,例如塞住腦血管會中風、塞住冠狀動脈會引致心臟病發,而會「出事」的空氣量也少得多,腦血管有2毫升空氣、冠狀動脈有0.5毫升空氣,就足以致命。公仔箱論壇% z1 i: U& h8 ^1 G" a3 V
- k+ q m" L' ^玩玩具安全建議
3 z c9 |+ N' r! e6 T. ~家長們應該密切關注孩子的玩具,選購時應選擇有安全標識的產品,並定期檢查玩具是否有損壞或潛在危險。此外,家長應教育孩子不要將不明物品放入口中,並在使用玩具時保持警惕,確保孩子的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