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新聞] 馬後炮 ─ 阿仙奴 0:2 曼城



通常,球隊在開賽十分鐘便有球員被逐離場,而最終比賽結果卻並非落敗得太懸殊的話,球迷們很自然地便傾向於一個結論:如果不是那球員被逐,我們今場就會取得勝利。早前接受香港某大學一名新聞及傳播系學生的訪問,席間被問及為何作為一個所謂資深球迷,可以寫出如此「冷靜及客觀」的評論,是本身的性格使然,還是多年從事的工作所帶來的影響?當時我說,其實我在看比賽時都很衝動,只是當比賽完結,寫一篇評論不是帶著個人感情和衝動就可以。當高斯尼被出示紅牌驅逐離場時,即時的反應是不滿是怒罵,判了十二碼還要被逐離場?高斯尼的單一失誤換來雙重懲罰,其實只是人情上我們一廂情願地希望球證高抬貴手,但在法理上,這個十二碼並沒有錯判,紅牌也沒有錯發,沒有球例說明兩種嚴懲只能任擇其一。

如果高斯尼沒有被逐,我們今場就會取得勝利?坦白說,在餘下的比賽過程中,無論在球隊基本發揮及士氣上,實在找不到理據支持這一點。當迪斯高的極刑宴客,我在想,這會是一個很好機會為球隊注入更多的士氣,所謂你要我亡我偏不亡,然後在十分鐘之後,我看到了一個「奇景」。這個奇景,將阿仙奴的問題浮現出來,球員的經驗不足,防守意識薄弱,在比賽中的不專注,沒有互相的溝通,甚至乎可能是球員們的不在乎,都一次過呈現於眼前。

當曼城在射程範圍內取得一個罰球時,所有在罰球點附近的阿仙奴球員都沒有意圖站在罰球點前稍作拖延讓自己的防線佈防,取而代之的,是各自各垂下頭轉身漫步向球門,球證及對手是沒有義務給你時間慢條斯理築起一道人牆來。當面對一個定點罰球也沒有球員去溝通去組織防守,我們能在比賽過程中期望些甚麼?然後,曼城就憑這個罰球打開紀錄,阿仙奴球員才如夢初醒,又再各自各垂下頭轉身漫步向中圈,沒有領袖,沒有溝通,一個令人神傷的畫面。

雲加將張伯倫調離陣是沒有問題,就像當年的歐聯決賽一樣,列文被逐皮利斯就要離場,缺少一個邊鋒可能比缺少一個中場中路的影響來得少,但問題是,當年的單箭頭亨利會在適當時候移往左路填補皮利斯的空缺,但今仗的禾確卻鮮有移往右路反而更多於左路出現,形成整個上半場阿仙奴的攻勢都是單向而可預料。當然球迷會質疑,如果要禾確協助右路,倒不如將禾確調走,單留張伯倫不就可以了嗎?無論被調離的是那一個位置的球員,在領隊的戰術上,在球員的意識上,都要為十人應戰時作出變動,但今仗我們看到的,是張伯倫離場後,右路就呈現了真空狀態。最令人擔心的,是絕大部分阿仙奴球員的身體語言及精神面貌並沒有因為迪斯高的十二碼宴客而活化起來,雖然形勢使然下在比賽中後段搶回不少攻勢,但在整場比賽中,在意圖創造奇蹟及等待命運安排之間,在歐聯決賽那支阿仙奴選擇了前者,昨晚在酋長球場的卻選擇了後者。以往,我們總會被基昂、柏努亞、蘇金寶、韋拉甚及艾殊利高爾的熱血所感動,今天,我們總不能在每場比賽中只感受到韋舒亞一個人是流著阿仙奴的血。
當年教授如能留住蘇金寶、韋拉,靠佢地帶住費比加斯、拿斯里等后生踢幾年,阿仙奴不至今日如斯田地。
返回列表